定义
水同氧气一样都是宇宙万物之中最宝贵的东西。一个人数十天不吃饭尚可勉强生存,可是几天不进水,就会很快死亡。所以水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。我国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把水置于全书药物的首卷,并指出:“盖水为万化之源,土为万物之母,饮资于水,食资于土,饮食者,人之命脉也,而营卫赖之。故曰:‘水去则营蝎,谷去则卫亡。’”这说明早在明代人们就注意到水与健康的密切关系了。水对人类如此重要,那么,人体内的水是怎样分布的呢?它又起着什么作用呢?
水在人体中的分布
水在人体内的分布很广,各组织、器官和体液中都含有水。其中肌肉大约含76%的水,皮肤里含72%的水,血液里面的水就更多了,含水量要达到83%左右,就连坚硬的骨骼也含22%的水。水的总量约占人体重的2/3。如果一个人重60千克,那么有40千克是水。
水的作用
从水的分布可以看出,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。
水能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,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、吸收、运输以及代谢废物的排泄。
体温的恒定与水有密切的关系。由于水的比热值和蒸热值大,在气温高时,可以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,从而调节体温,使体温保持在36~37℃的范围内。
水有润滑作用。人像一部机器,凡是转动的地方都需要润滑,而水恰似人体的润滑剂,它能滋润皮肤、眼睛,湿润咽部及消化道,也可以减轻各个关节的摩擦,使人活动起来轻松自如。
人体所需的水的来源
水主要来源于饮料、蔬菜以及水果等饮食物。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蛋白质三大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时也能产生少量的水。100克碳水化合物经过氧化后能产生55毫升水,100克蛋白质能产生41毫升水,100克脂肪能产生107毫升水。
人对水的需要量,随着年龄、体重、气候、环境和劳动强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,不能一概而论。正常的成年人每日需水量为2000~2500毫升。儿童生长发育迅速,新陈代谢旺盛,需要的水分相对成年人来讲要多些。
在一般情况下,人体自身调节水量的能力,以维持水分出入平衡。但是在异常情况下,如果人体摄入水分减少,或排出的水量过多(高烧、呕吐、腹泻、大汗、大面积烧伤等),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,就会发生脱水,出现口渴、尿少、皮肝皱缩、凹陷,甚至昏迷、死亡。因此,对于有可能失水的人要及时补充水分,一旦出现脱水,应及时就诊,采取抢救措施。
此外,饮水过多也不利于健康。《饮膳正要》中说:“善养性者,先渴而饮,饮勿令过”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亦云:“因而大饮则气逆”。现代医学已证实,饮水过多,增加了胃内容物,使消化液稀释,消化力减弱,久之,影响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。